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时间:2025-08-24 02:06:12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在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

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已知∠1=45°,∠2=90°,求∠AOB=?

(1)师: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指导书写格式。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4)练习:书P73/1练习

已知∠1=65°,∠2=15°,求∠AOB=?

已知∠3=∠1+∠2, ∠1=18°,∠2=72°,

求∠3=?

师: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上面两题,同时注意书写格式。

学生练习并汇报。

2、探究二

已知∠AOB=63°,∠1=30°,求∠2=?

(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师: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3)练习 书P73/2练

已知∠AOB=152°,∠1=70°,求:∠2 =?

已知∠3=∠1+∠2,∠3=80°,∠2=50°,

求∠1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角的计算,知道了通过角的度数的加减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下面就请大家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填空

(1)若∠AOB+60° =平角,则∠AOB=( )度;

若周角-∠1=60° ,则∠1=( )度。

师:说说你是如何想的?(结合加减法的关系分析引导)

(2)从12时10分到12时20分,分针转了( )度。

师:这一题该如何求?

①可通过钟面上数刻度得出度数。

②通过用12时2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减去12时1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来求。

2、练习二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对于角的计算更熟练了,那么下面的角你能否很快计算出来呢?

四、本课小结

根据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再利用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求未知角。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67~68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2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大多是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范围及大小、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中隐藏的平角解决问题。

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听:“一件东西手中握,东摇西摆风拂过,热天打来冷天缩”,打一个生活用品。这是什么呀?

生:扇子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也带来一把扇子,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扇子里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和周角。

师:下面我慢慢儿地打开这把扇子,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你要有什么发现可要赶紧说。

师慢慢打开扇子。

生发现角,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当师打开到平角时,有生认出平角。师:对,这就是一个平角。板书:平角。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角叫平角?

生: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就是一个平角。

师:如果把这个平角画下来,你会画吗?

请一学生到讲台上画一个平角。

师:同学们认为他这样画可以吗?

生思考。

师:我认为这是经过这点的一条直线,怎样让大家看出这是一个平角而不是一条直线呢?

生:还需要再画上平角的形成轨迹。

师补充。

师:这是一个平角,可是这样画平角还不够规范,下面看老师来规范得画一个平角。(指明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继续打开扇子。生发现周角,师板书:周角

师:关于周角你知道它的什么知识?它有什么特点?

生:周角的两条边靠在一起了。

师:用数学语言说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

结合刚才画平角的过程,你认为怎样画周角最规范。大家说,老师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平角和周角,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通过画,让学生明确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本质区别。

2、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生活中除了在扇子里见到平角和周角,在看表时也经常见到。看表中几点了?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生:六点,组成一个平角。

师:你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后举例。

师:看(课件中的)这个大风车,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叶片就组成一个平角;每个叶片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周角。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会发现许多这样的数学现象。

3、探究五种角的度数范围及关系。

(1)问题提出。

刚才我们打开扇子一周,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角的知识(板题:角)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遍扇子的打开过程,看屏幕,不仅仅要说出是哪一种角,还要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现五种 ……此处隐藏13685个字……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习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习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

学生开始测量

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

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平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

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

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

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

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

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

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

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7、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

生尝试画角

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

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

师:操作非常规范

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

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

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

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

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训练

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15

【教材、学情分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4、经历用量角器画角方法形成的过程,在探索中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PPT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

12×6= 25×3= 180×4= 15×6= 180-45= 60÷4= 36×2= 29×2= 17×5= 96÷6=

【设计意图】:口算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因此,每节课都应在课前进行口算的热身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运用课件出示口算,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画五角星吗?

(课件出示)

一个标准的五角星以及五角星的两个基本数学特征:

①五条线段长度相等;

②每个顶角都是36度……

现在你觉得可以怎样画出一个标准的五角星?

如果会画36度的角,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板书:画角)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用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画标准的五角星进行新课的导入。我根据五角星的两个数学特征,每条边长度相等、每个顶角都是36度,引导学生画36度角,进一步探讨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

三、探究画角方法。

1、摆角。

请同学们用小棒在纸上摆一个大约36度的角。

估计得接不接近呢?你准备怎样检验?(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出的36度角)

(三角板、量角器等)

看来要画一个准确度数的角是不能光用目测的,还要借助三角板、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2、尝试画角。

照着你所摆的36度角的样子,用工具试着画出36度的角。

3、交流是怎样画的角。

(借助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4、尝试画60度、105度的角。

(多媒体出示画角的过程。)

5、怎样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学生交流画法。

【设计意图】:画准角的前提是脑海中有角的大致样子,因此在探讨角的画法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计角、辨别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以达到准确画出指定度数角的效果。使用实物投影等先进教学设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准确、方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巩固练习。

1、用纸折角(90度、45度、135度等。)

折好后,问学生:你还能折出多少度数的角?

2、(多媒体展示)拼角:用三角板拼一拼,说一说,都能拼出哪些特殊度数的角,分别是怎样拼成的。

五、作业:

用今天所学的画角方法,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