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27 19:48:28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课题的引出比较简洁明快,通过交流神话故事资料,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接着话锋一转,今天学其中一则,马上引出了课题,然后通过读题的训练,读词的指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读课文要有感情,读题和读词同样要有感觉。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如教学: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讲解对偶句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写对偶句。这样就能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也是新课标的理念。

3、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这种先理解后表达的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指导。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些段落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等读书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这个以至于问他们:盘古他顶天立地站了这么久,脚痛了,脖子酸了,他快倒下了,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6至8自然段时也不够到位。因为在教学设计时,指导背诵的链接不是很强,加上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也不够充分。因此造成有一部分学生背诵出现困难,所以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这方面的历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2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3

陶行知有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课本,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完《开天辟地》这一课,我不禁问自己:“教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什么?”上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我问:“课文讲了谁开天辟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又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了解事情的起因;读读2-7自然段,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之后,让学生找描述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概括性语言。学生找到了最后一小节,从而明白了课文的结构。我想这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这是应该要教会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抓住总结句:“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让学生读2-5自然段,去感受盘古的神力。学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先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有感情地读,在评价朗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表达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这是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

读到第5节时,盘古巍峨的形象已矗立于学生头脑之中。这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力量无穷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威猛无比的盘古。”我说:“是啊,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刚劲有力的一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我想到他撑了这么长时间,把力气都用尽了。”“我看到了一个含着微笑倒下的盘古。我想此时盘古知道天地不再合拢,就感到很欣慰。”“我看到一个有献身精神的盘古。我想他心地很善良。”我说:“是啊,英雄的刚劲有力让我们感动,英雄的柔情似水让我们感动。盘古临死的时候,把他的身躯奉献给了我们这个世界。”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盘古身躯的哪些部分化为了哪些万物?最后总结,盘古不仅以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还把他的身躯奉献,化生了世间万物。才让这世间这般美好。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表达感情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受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

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以及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但没能仿写。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4

亮相课,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是煎熬,可经历了,才发现也只有亮相课才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这次亮相课我选择了一篇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故事大意很好理解,学生对神话故事也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整节课的重点落实在了如何概括故事内容这一方法教学中,我坚信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迁移拓展也是关键,所以由这篇课文我概括了两种提炼故事的方法,一种是抓住中心句,一种是概括小标题,学生学习的很快,也会拓展到其他文章上,初步目标已达成,要想更能灵活运用,还需要日后的积累,而这节课能有效的开展,真是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此处隐藏6100个字……升,变成了天;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2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

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3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学会讲述故事,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现,小记如下:

整体感知故事环节

为了帮助学习理清故事情节,就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板书:

开天辟地之前:

开天辟地之时:宇宙混沌——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天地分开

顶天立地之刻:头顶天脚踏地升高一丈加厚一丈长柱子不再重新合拢

改天换地之间: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倒下身躯化成万物……

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讲述。

细读课文环节

在学习“开天辟地”这一部分时,就引领学生直间找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加以体味,抓住重点词“猛劈猛凿”“巨石崩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浮现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读好这个句子,感受盘古的神力无穷。而对同样能体现盘古神力的另一个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则进行略处理。

在学习“顶天立地”这一部分时,则通过教师的引读渲染、画面呈现及对重点词语(如:“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三个“极”)的点拨,想象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从而进一步领悟“巍峨”的内在含义,在品悟重点词语的同时感悟盘古的形象之高大,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改天换地”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初步体会了一下文章语言表达之美!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4

我执教的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学中我对盘古精神的感悟步步深入,把神话的特点融入其中,品读语言的同时,不忘学生想象、表达的训练。虽然郑店街听课的老师们给予了些许肯定,综合看起来还算是顺利完成了本次教学,但课后细细揣摩,有两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足以为戒。

1、问题设计的明确性。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复习第一部分“盘古开天辟地”后,我问学生:“盘古一斧、一挥、一劈就分开了天地,你们觉得盘古怎么样?这个神话故事怎么样?”(力大无比、奇特想象等)此问题随意,不如问:“你们感受到盘古的什么?”避免追问的嫌疑。

在学生默读6——9自然段时,我问:“神话中的人物也很神奇,他们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能力,盘古还有哪些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学生默读10秒后还是没有人举手,我就有点着急了:“找到一处也可以交流。”我希望在交流中他们能互相启发。马上有一个孩子发言,我顺势说:“同学们,盘古每天会长高一丈,这就是他的神奇呀!”学生们马上就找到了他能变化、变化快、站的时间长等句子谈体会了。为什么学生会在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卡壳呢?那是我在此问题设计的不明确:我既想结合神话的特点,又想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结果顾此失彼。不如直接问:“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怎么做的?”学生很快就会把他顶天、撑天等的描写找到了。一句“找到一处即可”折射出“走教案”的.心理,有是“师本”观念的体现:退一步,尽管如此问题下,如果相信学生,多给10秒,20秒,孩子们也是能读懂文本的。

2、“点状”教学与“散状”教学

在学习第10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盘古的————变成了————”学生一时想象不出来,后来才陆续有几个学生发言了。这是典型的“点状”教学,当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时,不妨发挥同桌、小组的作用,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效果一定比上述好得多:学生的学习由议论文式的“点状”连接成“散状”的群体学习,使课堂流淌出一种灵动之美、和谐之美。这不也是我的追求吗?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5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在教学“化生万物”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训练活动

师: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盘古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好样子,对照课文读一读,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师: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生:那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人类的想象力很丰富。

师:现在存在的`好多东西传说都是盘古身上化生而来,你能再想象一下吗?

生:他的毛发变成了天上闪烁的星星,装点着夜空。

生;他的骨骼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头。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仿写一段小练笔,效果不错,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一次训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